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生活
拥抱春天,畅听无忧,享受美好生活 | 爱耳日科普宣传活动来了!
作者:本站 时间:2024-03-01 10:22 阅读:739

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中国残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决定联合开展第二十五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并发布相关通知宣布今年爱耳日活动主题: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image.png  

目前,人们对于听力健康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我们将通过对患者或潜在听力风险人群的良好沟通,让大家提高听力健康保护意识。同时,我们将听力健康筛查作为听力健康教育中重要环节,使人们自发地参与到听力健康保护和干预中来。

当发现听力损伤后,需要及时干预,杜绝听损的加重。助听器等听力设备的干预是帮助听力损失患者重新听到声音的有效手段。

为了广大居民的听力健康,我院耳鼻咽喉科特推出老年人特别关爱活动。

活动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月3日,上午9:00—11:00。

活动内容:免费为65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听力检查一次,每日限2个名额,先到先得。(注:需经医生检查,确需行听力检查者)

耳鼻喉科咨询电话:3982361

耳鼻咽喉科将为您的耳朵保驾护航,给您的听觉世界重新带来生机。

image.png

大家来认识“耳朵”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外耳生理功能包括:收集声波、声源定位、保护内耳的重要结构。耳廓负责收集声音,将声音通过外耳道传递给鼓膜(耳膜),震动耳膜。

■中耳:内有听小骨(类似连杆),鼓膜、鼓室、鼓窦,咽鼓管(平衡气压)。中耳负责将鼓膜的震动传递给内耳,另外还可以调节内外的气压。

■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前庭。耳蜗:感受声音,将机械震动转化生物电信号。内耳负责将声音的震动转换成电波,传递给脑子,同时还掌管平衡功能。

image.png

保护听力这样做

1、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遵循“60-60-60”原则。佩戴耳机的时候建议不要超过整体音量的60%,不要长时间佩戴超过60分钟,隔1小时就需要休息下,尽量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下佩戴耳机,适当的降低耳机音量,不要只佩戴一只耳朵,头戴式耳机比入耳式耳机的伤害小。

2、不要过多掏耳朵。耳朵本身就有自洁的功能,耳道内的耳屎通过咀嚼、张嘴等方式自行排出。

3、打电话要控制时长。一般情况下,打电话的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

4、远离噪音。长时间待在噪声的环境下会导致耳蜗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的损伤或丢失, 造成永久性的听觉阈值移动。一旦发生永久性的听觉阈值移动,那听力就会无法恢复。要减少去高分贝场所,如一定要去,要用耳罩、海绵耳塞保护听力,且不要长时间待在里面,出去透透气,让耳朵休息一下。

5、避免耳朵进水。日常洗头洗澡时要注意,避免水进入耳道,以免耳部感染引发外耳道炎、中耳炎。尤其是喜欢游泳的人,在游泳前准备好游泳耳塞,以免游泳耳朵进水。

6、正确擤鼻涕。擤鼻涕时应注意,手指只能压住一侧鼻翼,再擤出另一侧鼻涕,切勿同时捏住两侧鼻翼而用力呼气,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通过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会将鼻腔内分泌物驱入中耳腔,从而引起中耳炎。

7、不要击打头部、耳部。尤其是用手拍打耳部,击打可能会引发听力损伤,手掌拍打耳朵还可能会导致鼓膜破裂。

8、定期做听力检查。定期的听力检查可以及时的检查出听力问题,并及时的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减少听力损失对人自身的伤害。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千万不要等听力出现问题了再后悔。平时对听力多一些保护,降低患上听力损失的风险。

image.png

让我们做好自己听力健康第一责任人,也把这些健康关爱分享给家人朋友吧,愿大家“声声皆美好,岁岁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