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高温天气下身边很多小伙伴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在夏季,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等条件下,非常容易引发中暑。“热死人”不再是高温难耐的形容词,而是真实事件的描述。我们该如何识别、预防及应对中暑呢?以下一些防中暑小贴士,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判断是否中暑?
根据中暑的症状可以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
1. 先兆中暑在高温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
2. 轻症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
3. 重症中暑除轻症中暑表现外,还包括热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可引起死亡。
防暑降温小妙招
1、重视天气指数
气温达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
气温达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散热方式,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
2、多补充水分
根据尿液的颜色判断是否缺水。高温环境下,要经常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
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因此需要及时补充含钾盐水及饮料。
3、按时吃饭
三餐一定要摄入足够的营养,尤其是体力消耗大的情况下,要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多吃含水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如冬瓜、生菜、黄瓜、西红柿等时令蔬菜,或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新鲜水果。
4、保证充足的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
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5、谨防“情绪中暑”
相关数据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天会发生“情绪中暑”。
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使人变得心烦气躁、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情绪中暑”的表现有:特别粗心、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动、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
通常短暂的烦躁情绪、胸闷等症状无需过度担心,会随着高温天的结束缓解或消失;不过,如果一周3次以上出现胸闷、心脏极度不适等相关症状,并持续了一个月以上,同时影响到了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则需及时就医,否则将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6、时刻关注身体情况
积极采取防暑措施,时刻关注身体情况,一旦感觉身体不适有中暑的前兆时,要及时向身边人求助并到阴凉处休息,千万不要自己“硬扛”。
中暑急救小常识
① 脱离高温环境
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如树荫、走廊或者有空调的房间,可以解开衣扣、腰带,可以降低体温。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厘米,增加心脏的血液供应。
② 快速补液
如果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③ 人工散热
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拭身体,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④ 及时就医
经过上述措施不能缓解或症状严重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