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生活
夏末秋初谨防肠道传染病!
作者:本站 时间:2024-08-24 08:27 阅读:932

夏末秋初,正值高温和雨季,有利于病菌繁殖,食物易受污染而变质,因此这一时期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0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等)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病。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甲肝、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人群普遍易感。

image.png

02、肠道传染病的种类:

1.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副伤寒等。

2.病毒性肠道传染病:如轮状病毒腹泻、诺如病毒腹泻等。

3.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


03、肠道传染病的症状

1.腹泻:多数肠道传染病患者都会出现腹泻症状,可能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

2.发热:部分肠道传染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高热。

3.脱水:腹泻可能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严重时可导致脱水,表现为口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


04、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image.png

病从口入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病人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含有大量致病细菌和病毒,可污染水、食物、玩具和日常物品,或通过苍蝇等媒介传染给健康人。

1)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等污染,可引起相应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暴发和局部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把手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昆虫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好帮手,当它们叮食了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后,又会在食物、水和餐具上爬行,从而随着昆虫的活动一路播撒这些病原体,导致更多人感染发病。 


05儿童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1)保证个人卫生:将手洗干净是预防肠道传染病最为重要的一步。尤其是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提倡七步洗手法。养成定期更换衣物、洗澡、刷牙和修剪指甲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腹泻等病人接触,可以有效避免病原体入侵。

 2)注意饮用水和饮食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选择优质、新鲜的食物,避免吃不洁的食物和饮料。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注意厨房和饮食卫生,砧板做到生熟分开,烹饪时应将食物(特别是肉类和海鲜)彻底煮熟,并且不要长时间存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同时要注意餐具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3)预防接种:部分肠道传染病可以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例如:脊灰灭活疫苗和脊灰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甲肝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甲型肝炎。肠道病毒71型疫苗用于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用于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image.png

夏末秋初预防肠道传染病

管好“手”和“口”是关键

预防措施很简单,但依旧不可松懈!

医院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