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生活
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 权益与保障指南——潢川县妇幼保健院 二院妇幼科普
作者:本站 时间:2025-09-12 10:42 阅读:171

1什么是“艾梅乙”?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的简称,这三种疾病不仅都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方式,由怀孕的母亲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造成宝宝感染,还会给宝宝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果孕前或孕期通过检测及时发现这些疾病,并进行规范的干预和治疗,就可以极大降低或消除胎儿感染,以及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

2什么是权益保障?

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中,权益保障主要指通过政策、法律和社会支持,确保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在医疗、生育、隐私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权益保障通过消除医疗歧视、强化社会支持,可提高感染者主动检测和治疗意愿,有效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同时,加强性别平等与反暴力措施,能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推动公共卫生目标与社会公平协同发展。

3权益保障包括哪些内容?

1. 医疗服务平等权

2. 生育自主权

3. 隐私权保护

4. 反家庭暴力与性别平等

5. 社会支持与反歧视

6. 政策和法律保障

感染者的权益保障

尊重生育权:“艾梅乙”感染者享有平等的生育权利,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以感染传染病为由,拒绝或推诿患者,也不能随意建议“艾梅乙”感染者终止妊娠,应由感染者自主选择是否生育。

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需告知感染者母婴传播风险及母婴阻断的相关政策,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让感染者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自主做出决策。

隐私保护权:患者的感染状况属于个人隐私,医务人员要严格保密,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可能对其造成伤害的信息,在公共场合也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监护人)同意,不得向他人公开感染者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也不得在电梯、餐厅、办公室等公众场所或向无关人员讨论患者病情及与疾病有关的特殊就医经历。

 

医疗过程中的权益保障

提供规范医疗服务:为所有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平等对待感染者,不因患者感染传染病而拒绝或推诿患者,不将感染孕产妇和儿童就诊顺序故意排在最后。

合理使用防护措施:在诊疗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防护措施,不对感染者施加不必要的过度防护,不另行特殊记号,不评判患者的行为,不孤立、不呵斥患者。

提供全面的科学指导: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向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者提供充分的消除母婴传播知识和政策宣教服务,让感染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防治措施。


特殊情况下的权益保障

反家庭暴力:医务人员会对可能遭受家庭暴力的患者及儿童进行家庭暴力评估,告知受害者及时报警,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维护合法权益。对无民事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员,医务人员依法履行强制报告义务。

促进性别平等:严格执行原国家卫计委《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严格禁止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实施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


国家政策支持

免费服务:国家将“艾梅乙”筛查和干预纳入公共卫生项目,为感染者提供免费检测、药物治疗及随访管理。

法律依据: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明确感染者享有平等就医、隐私保护等权利,违者将受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