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疾病防治
心房颤动——潢川县妇幼保健院 二院带你了解 心脏的"乱跳"警报
作者:本站 时间:2025-09-10 09:25 阅读:114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平静坐着时,心脏突然像打鼓一样乱跳,呼吸变得急促,胸口像压着块石头......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我国约有1000万人正被它困扰。本文将用通俗的语言,带你认识这个常见却危险的"心跳失控"问题。

image.png


一、什么是房颤?——心脏的"钟表齿轮卡壳"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台精密的钟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路系统”( 窦房结) 会规律地发出电流信号,指挥心房和心室有序收缩,像钟表齿轮一样默契配合( 心跳60-100次/分钟) 。

而当发生房颤时,心房的“电路系统”突然失控:数百个心肌细胞“各自为战”,发出混乱的电信号,导致心房以每分钟300-600次的极速颤抖( 相当于每秒抖动5-10次) 。这时的心跳就像“脱缰的野马”,完全失去节奏,而心室也会被迫跟着乱跳,让患者感到心慌、气短、头晕甚至晕厥。

 

二、房颤的危害有多大?——沉默的“脑梗制造机”

房颤最可怕的后果,是它会在心脏里悄悄制造血栓。

中风风险飙升:颤动的心房无法有效泵血,血液在心房( 尤其是左心耳) 淤积形成血块。一旦血块脱落,90%会冲向大脑,引发脑梗( 中风) 。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常人的5倍,且中风后更易残疾或死亡。

心脏功能衰退:长期心跳混乱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肌疲劳,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

生活质量下降:心慌、乏力会让患者不敢运动,甚至影响睡眠和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关键提醒:约1/3的房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或突发中风时才发现问题,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


三、谁容易得房颤?——这8类人需警惕

image.png

高龄人群:年龄越大风险越高,60岁以上每增加10岁,风险翻倍。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会“累坏”心脏,约50%的房颤患者有高血压。

糖尿病人群:高血糖损伤血管和神经,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肥胖人士:腹部脂肪堆积会分泌炎症因子,干扰心脏电活动。

饮酒过量者:长期大量饮酒( 尤其是烈酒) 可直接毒害心肌。

甲状腺异常:甲亢或甲减都会扰乱心跳节奏。

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反复缺氧会让心脏“压力山大”。

有心脏病史:冠心病、心衰、心脏瓣膜病患者风险显著增高。

 

四、预防房颤的四大护心法则

1.严控基础指标

管住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是房颤的头号可防因素,收缩压每降低10mmHg,房颤风险下降20%糖尿病患者要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2.管理体重与饮酒

减重5%-10%:肥胖者减肥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率限制酒精:男性每天≤2杯( 1杯=啤酒350ml) ,女性≤1杯。戒烟:吸烟会直接损伤心脏血管内皮。

3.健康饮食

吃出健康心跳:多吃富含镁、钾的食物:菠菜、香蕉、坚果可稳定心跳减少盐和加工食品:高盐饮食会升高血压。

4.科学运动

推荐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 每次30分钟×5天)避免突然剧烈运动:马拉松等极限运动可能诱发房颤。

image.png

出现这些症状,快就医!

⚠突发心慌、心跳乱

⚠不明原因的疲劳或头晕

⚠活动后气短加重

⚠摸脉搏时发现节奏忽快忽慢( 正常脉搏跳动间隔规律)

 

记住:房颤越早治疗,越能避免严重后果!现代医学已能通过药物、射频消融手术等方式有效控制病情。


心脏是生命的引擎,从今天开始关注心跳健康,定期体检( 尤其要做心电图) ,别让房颤“偷走”你的生命质量!



注:本文内容参考2023年中国房颤防治指南,数据来源权威医学期刊)